駐馬店桐安腫瘤醫院

有點癥狀就懷疑得了腫瘤? 別多疑了,癌癥篩查來幫你!


  癌癥檢查的關鍵,就是兩個字——精準,這也是現代醫學發展的新方向。就目前而言,最常見的、也是被普遍采納的檢查方法有五種,分別為實驗室檢查、影像學檢查、內鏡檢查、細胞病理學檢查、基因檢測。

  臨床中,查出癌癥大多數分為以下四種情況:

       1、患者發現癥狀,到醫院檢查出來;

       2、因為一些其它的病癥,到醫院檢查,結果附帶查出來了某種癌癥;

       3、常規體檢,檢查出異常,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癥;

       4、有針對性的癌癥檢查,檢查出癌癥。

  這么多的檢查方法,普通老百姓可能感覺到手足無措,不要慌,只要記得出現癥狀之后,**時間到醫院,剩下的事情就放心交給醫生!從事腫瘤內科臨床工作多年,我覺得癌癥的精準檢查,可分為以下五個步驟。


  **步:病歷采集

  患者出現癥狀后,來到醫院,找到相關科室的醫生。醫生會對患者的癥狀進行詳細詢問,如腫塊、疼痛、潰瘍、出血、發熱、消瘦、胃納差、貧血、黃疸等。同時,對于有些癥狀,還會詢問到有無接觸化學物質、射線、病毒感染等情況,以及有無內分泌、遺傳、免疫等方面的內在因素;同時,還會了解患者職業、生活環境、飲食習慣以及煙酒嗜好等。

患者在這一階段,要積極配合醫生,知無不言。只有充分的配合,醫生才能根據病人情況,作出相應的初步判定及初步檢查的方向。


  第二步:初步檢查

  病歷采集之后,就要進行初步檢查了。臨床中,初步檢查分為“視、觸、叩、聽”四步:

  第1步,“視”——用眼睛看。所謂用眼睛看,就是醫生用自己的眼睛,觀察患者整體和局部情況。

  第2步,“觸”——用手摸。即為醫生對患者表現出的患處,用手進行初步感受、確認。

  第3步,“叩”——叩診。醫生用手指叩擊患者體表使之產生音響,由于人體各種組織結構的密度、彈性各異而發生不同的聲音,醫生借助叩擊發出的不同音響來幫助判斷體內器官狀況的檢查方法。

  第4步,“聽”——聽診。醫生用耳或聽診器來探聽人體內自行發出的聲音,醫生可根據聲音的特性與變化(如聲音的頻率高低、強弱、間隔時間、雜音等)來診斷相關臟器有無病變。


  第三步:鑒別檢查

  所謂鑒別檢查,即醫生在完成病歷采集、初步檢查后,結合自身經驗判斷,對患者病變進行鑒別而作出的檢查。

  臨床中,醫生對于患者癥狀,作出的相應檢查都是必要,這一點需要患者的理解和配合。比如一位患者咳血多日就診,醫生經過病史采集和身體檢查后,會有一個初步的判斷,如果考慮有肺癌的可能,醫生除了開具主要針對肺癌的檢查外,還需要一些其他必要的檢查以鑒別其他可能引起咳血的疾病,如肺結核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肺炎等。

  由此可見,這里要用到的檢查方法很多,一般鑒別檢查,通常選取常見的、創傷小的簡單檢查方法。比如乳腺觸診、直腸指診、甲狀腺B超、腹部B超、婦科B超等,這些檢查方法是初級的、簡單的。


  第四步:最終確診

  如果經過篩選出來,仍懷疑是癌癥的患者,就有必要進一步檢查。臨床中,根據腫瘤發生的不同部位和性質,對患者的臨床表現和體征進行綜合分析,結合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、細胞病理學檢查通常能做出明確診斷。

  比如直腸鏡取活檢、宮腔鏡取活檢等,以最終確診。就目前研究而言,想最終100%肯定地確診癌癥,只有靠病理診斷,就是想辦法取得腫瘤組織后做切片觀察,看看是不是癌癥。確定是癌癥后,還有做全身檢查以了解是否有其他部位的轉移,以確定癌癥的分期。


  第五步:精準治療

  國際抗癌聯盟提出的TNM分期法是目前廣泛采用的分期方法。對惡性腫瘤的分期有助于合理制定精準的治療方案,正確的評價療效和判斷治療預后。

 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不同部位的腫瘤所應鑒別的疾病也不相同,如肺癌需要和肺結核、結節病、肺部良性腫瘤等疾病相鑒別。


  臨床工作多年,每一種癌癥的檢查手段都不盡相同。下面就13種常見的癌癥,給廣大老百姓科普一下。實際檢查中,請遵循醫生建議。

       1、顱內腫瘤,可以做腦CT或MRI;

       2、鼻咽部腫瘤,可以做鼻內鏡檢查、鼻咽部CT;

       3、甲狀腺腫瘤,可以做甲狀腺B超檢查,核素掃描、或者針吸細胞學檢查;

       4、乳腺腫瘤,可以做鉬靶攝影、針吸細胞學(穿刺)、乳腺導管鏡等,乳腺觸診也比較有用;彩超檢查

       5、肺腫瘤,可以做胸片、胸部CT、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取活檢或肺泡灌洗或刷檢、胸水查癌細胞、肺穿刺取活檢、胸腔鏡下取活檢;

       6、食管、胃、結腸、直腸腫瘤,可以做食管鏡、胃鏡、結腸鏡、直腸鏡直接觀察并取活檢,直腸指診(手指插入肛門摸一摸)對直腸腫瘤也比較有用;

       7、肝臟、膽囊腫瘤,可以做肝臟B超、腹部CT、MRI、肝穿活檢;

       8、胰腺腫瘤,可以做腹部CT或MRI;

       9、腎臟腫瘤,可以做腹部CT或MRI;

       10、輸尿管、膀胱、尿道腫瘤,可以做膀胱鏡、輸尿管鏡直接觀察并取活檢;

       11、前列腺腫瘤,B超引導下前列腺穿刺活檢,直腸指診也比較有用;

       12、子宮、宮頸腫瘤,可以做婦科B超、宮腔鏡取活檢、宮頸涂片等;

       13、卵巢腫瘤,可以查婦科B超、CT等。

  長期消化道疾病、疼痛不適 需定期進行內鏡體檢。臨床中,除了消化道息肉治療后的病人需要內鏡體檢復查外,下列情況也應作為“特定人群”鎖定,進行定期追蹤檢查。

       1、40歲以上,長期有消化道疾病、疼痛不適者。

       2、有食管癌、胃癌家族史者。在2、3代中,每代都有癌癥的家族,就可能有癌癥的遺傳傾向。

       3、殘胃患者。

       4、在普查時發現的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和慢性萎縮性胃炎、胃潰瘍、患者中。

     5、原因不清的嘔血、便血、或胃液中、糞便中隱血測試陽性者。

     6、有大腸癌家族史者,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通常人高4倍。

     7、患結腸癌的病人,其手術后殘存結腸第二次患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增加3倍。

     8、血吸蟲病流行區也為大腸癌高發區,一般認為大腸粘膜上血吸蟲卵長期沉積,出現腺瘤增生,在此基礎上發生癌變。

     9、多發性家族性腺瘤病。此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,其后代40%~50%可發病,一般8~10歲開始患腺瘤病,如不治療,40歲前后發生癌變。

     10、慢性潰瘍性結腸炎(Crohn病)與大腸關系密切,其發生大腸癌的機會比正常人高6.9倍,往往在發生慢性結腸炎10年后開始。

     11、人體盆腔接受放射治療后,大腸癌的發病率比通常未接受放療的人高4倍,大多數發生在放射治療后10~20年,癌灶位于原放射部位。

     12、常吃高脂肪、低纖維素飲食的人群。

     13、結腸息肉、潰瘍患者。


欧美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,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99,国产大白屁股精品一区二区,久久精品亚洲国产AV
亚洲国产性爱第一页 |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| 色妞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| 三级中文亚洲精品字幕 | 午夜影院福利免费在线看 | 自拍偷亚洲产在线观看 |